瑞幸正式退市
6月29日,瑞幸咖啡正式退市,这一场从年初开始的“闹剧”也将随之结束。从被做空机构狙击,到自曝财务数据造假,曾扬言对标星巴克的小蓝杯轰然倒塌。

6月28日,在瑞幸咖啡退市前夜,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瑞幸咖啡仅新增186家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速为-80.6%。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开店速度自年初起已经开始放缓。此前,瑞幸发布声明称,全国4000多家门店依旧正常运营。
正如瑞幸咖啡所言,退市仅是丧失上市地位,公司在国内的主体仍将继续运营。只是,依靠烧钱起家的瑞幸,没了上市融资的渠道,还能坚持多久?
有意思的是,尽管瑞幸因造假退市,还将面临巨额索赔,可包括董事长陆正耀在内的多名重要股东,非但没有“走为上策”,反而开始了股权争斗,抢起了控制权。
瑞幸控制权之争
6月27日,瑞幸咖啡一口气发了三份公告,其中一份显示,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罢免自己和独立董事Sean Shao(邵孝恒)、黎辉、刘二海四人的职务。值得注意的是,邵孝恒是主导调查瑞幸咖啡财务欺诈的特别委员会主席。
不过,陆正耀的提议遭到了董事会的狙击。陆正耀的铁哥们、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和愉悦资本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同时表明,他们看新闻才知道陆正耀准备罢免他们的董事职务,但他们都不同意。不仅如此,Sean Shao、黎辉、刘二海反戈一击,要求7月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并要求陆正耀辞去董事和董事长职务。
上述一系列公告显示,陆正耀和邵孝恒或许在角力瑞幸咖啡的控制权,考虑到瑞幸咖啡即将面临相关法院的诉讼,陆正耀或希望通过调整董事会,继续保留对瑞幸咖啡的控制权。
在上市地位不保之后,陆正耀已经不再希望内部调查继续进行下去,因为有迹象显示,陆正耀可能亲自参与了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行为。这将让他招致巨额索赔诉讼和刑事指控。
目前来看,陆正耀似乎想用免责和邵孝恒达成一种利益上的交换,希望邵孝恒主动离职不要在董事会中做出对陆正耀不利的举动,换取公司对邵孝恒免责。对于刘二海、黎辉等外部董事是否会遭到牵连,郝俊波表示,董事和高管如果存在虚假陈述、弄虚作假令投资者产生损失,投资者都有权利要求进行民事索赔,至于说刑事责任,美国司法部门也会根据案件调查的情况来追究直接负有相关责任的董事高管,但因为中国和美国没有引渡协议,所以如果中国公民被认定存在责任,惩罚落实的可能性会相对小一些。
即便双方意见相左,但一方借力董事会会议、一方借力临时股东大会,瑞幸咖啡最终的命运,或将由7月的这两场会议来决定。
瑞幸股权架构
根据瑞幸咖啡上市的招股书中了解,它的上市架构基本沿用了神州优车的模式,也是大多数中概股的模式。
根据瑞幸最后提交的招股书,其股东中,陆正耀持股30.53%,他姐姐持股12.4%,钱治亚持股19.68%,大钲资本持股11.9%,愉悦资本刘二海持股6.75%。
IPO后,陆正耀持股为26.06%,投票权为30.02%;钱治亚持股为16.80%,投票权为19.35%。大钲资本持股为10.16%,投票权为11.70%;愉悦资本刘二海持股降至5.76%,投票权为6.64%。
目前陆正耀依然是瑞幸咖啡的第一大股东,即使这部股权被清算,那么他大约还有24%左右的股权。他之所以要牢牢抓住瑞幸咖啡的股权,说明未来瑞幸咖啡很可能会绝处逢生。
瑞幸咖啡退市,大部分较低成本金融方式获取资金的渠道就被堵死了,因此,用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及流量这样的故事来获取资金的发展模式已经不成立了。瑞幸咖啡此时已经护住它的基本盘,也就是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商务区和园区内的门店,关闭短期内预计亏损的门店,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来减少总部营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