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朋友们都知道,一百多年前的山西商人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也实行了一种股权——身股。由于各大票号对身股银股的妙用,使得晋商得以快速蓬勃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世间万物变化发展,身股制也不断结合中外优秀的理论发展为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事实上,股权激励已经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激励手段,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操作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等原因,让许多企业老板望而却步。
但是做股权激励与不做股权激励的公司差别真的非常大。
作为老板,我们常常期望自己是百分百控股,完完全全拥有公司的治理权,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能随心所欲。这就是普通商人的思维,关注拥有多少比例的股份。但是,马云经商多年,创造了商海奇迹,他仍然只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份,从最早的18个人创业,到今日不断引进“空降兵”,引进风险投资者,他的每一步都与股权激励紧密相连;任正非仅仅只占华为集团1.01%的股权,剩余的98.99%股份为华为的部分股东以及员工所占有。
事实上,纵观全世界,大到全世界顶级富翁,小到中国的商界领袖,他们手中的持股比例并不多,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逐渐稀释股权的过程,虽然表面上是稀释,但实际上是股权的价值不断放大的过程。
有的人会想:如果我百分百控股,今年赚1000万元,这1000万元都是我的!如果有30%的股份释放出去,那我只能分得700万元。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思维,直接做减法。过去老板百分百控股,只能创造1000万元的价值,而如果把30%的股份分给5个甚至10个高级人才,那么就可能会创造5000万元的价值。老板的持股比例看似小了,但是获利的绝对值却大了。
而对于没有做股权激励的企业来说,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导致人才流失。中高层也得不到解放,在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时,中高层陷于基层业务,根本没精力去考虑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股权激励鼓励大家把业绩做大,做增量业绩,通过一定的预期目标或者一些绩效的设置,来激励员工给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贡献,然后从中分出一小部分给激励对象。股权激励分的不是老板的股份而是员工和老板一起创造的价值,但更多的是员工创造的,但员工从中分的却是很少的一部分。
对激励对象来说,他们知道自己做得越多,收获就越多。所以能让人自发的去工作,因为他的股份和公司的股份在一起,即便不考虑公司只考虑自己,也会去努力工作。
看了《乔家大院》才知道,股权激励已有百年历史。综上,只要企业还有经营下去的理由,就适合做股权激励。虽然股权激励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案设计和有效的执行进行规避。因此,我们也建议股权激励不能盲目进行,最好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后做出判断,制定一个详细的股权激励计划之后再着手进行,才能把股权激励的作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