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受让方在股权转让交易前缺乏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而产生的股权转让纠纷占比超过23%。在轻信转让方的描述或者表面资产状况而草率交易后,受让方往往会发现目标公司的资产价值与转让方的口头承诺严重不符、大额债务纠纷或者产品质量纠纷涌现、财务瑕疵等情况,才猛然发现所接受的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运营情况以及盈利能力都与期待的相距甚远。然而,由于股权转让交易中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转让方往往会通过合同条款的设置明确约定受让方已知悉目标公司的资产运营情况却没有具体的资产附表,从而来避免受让方以欺诈、显失公平或者虚构、夸大公司资产等理由来解除合同。而受让方习惯于通过简单的财务分析、审计、实地查看、旁人评价等方式来判断目标企业的优劣,但由于缺乏对目标公司以及转让方的法律尽职调查,不仅无法在交易前合理规避风险,还错失了保留证据的机会,致使在诉讼或者谈判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法律尽职调查,是指律师接受客户聘请,对目标公司进行法律方面的调查摸底,以帮助客户了解目标公司设立与存续、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资产和权益的权属与限制、业务运营、守法合规等方面的法律状态。一般的,如果通过法律尽职调查,投资者发现或者明确了企业的风险点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双方便可就相关风险和义务的承担进行谈判,决定投资者在何种条件下继续进行投资或收购活动。律师也可以对目标公司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向客户提出解决方案或补救措施,为交易结构、收购价格、先决条件、交割后的义务以及交易各方的其他义务等之确定、商业计划与交易进程的调整,向客户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和支持。
1、主体资格及存续
在公司股权转让中,目标公司是否合法有效存续,以及法律上的股东是否与实际股东一致,这些涉及公司股权转让最基本的问题,一定要调查清楚,否则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可能无效,收购方不仅不能实现收购的目的,还可能造成巨额损失。
2、资产及负债(或有负债)
公司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般来讲,有形资产包括房产、设施设备等;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归入无形资产类)、商标权、专利等。除了限制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外,收购方最为看重的便是目标公司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公司名下的土地使用权,电力公司名下的优质电站,著名公司的驰名商标等。对资产限制最为严厉的,莫过于该资产的权属是否清晰,权利是否存在限制,对于这些问题应当进行详细调查,避免收购目的无法实现。比如,收购方为了取得目标公司名下的一宗土地使用权而进行股权收购,而股权转让后才发现该土地使用权上已设置了银行抵押,那么在开发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3、看股权变动、经营范围变动情况
如果一个公司股权转让频繁,侧面反映该公司股东流动性大,不稳定,此时需要注意该公司股东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者注意该公司是否只是他人借用的壳公司。
如果经营范围变动异常,比如原本是做园林的,现在做外贸,二者相差甚远,那么就需要注意该公司可能仅被他们用作壳公司,根据不同业务换经营范围,本身无实质业务。
4、税务查询
通过查询税务,可以侧面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否规范合法,如果该公司税务存在重大风险,那么与之合作风险随之提高。在与之合作时,可以要求对方处理完毕所有税务处罚后再做后续合作洽谈。
5、其他方面
对于一般的股权转让或公司收购,目标公司的税务问题、环保测评、知识产权等也应当做一些了解,对于特殊的目标公司,可能还需要对这些项目进行重点调查。
总的来说,一般的股权转让或公司并购都应当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法律调查,针对不同的目标公司和不同的收购目的,应当作出侧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的调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