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期间,针对不文明养犬、偷盗毒杀猫狗肉产业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陈玮提出了关于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的议案:①要求猫、犬的所有人负起责任;②禁止所有人虐待、食用猫狗;③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产生,建立救助体系。

虐待动物的话题如此引人关注,与近日来虐待动物事件频发不无干系。2020年4月10日,一则“山东理工大学拍摄虐猫视频学生道歉”的新闻刷爆了全网。虐猫的范源庆为山东理工大学在读大四学生,在学校靠捕捉校内流浪猫和集市上月内残忍杀害80多只猫,并将拍摄视频通过网络进行出售获利。随后,又一起大学生虐猫事件引发网络关注。该名大学生用牙签扎满小猫的身体,并录制下“虐猫”视频发送到流浪猫救助群中,发布消息要求群友给70元免猫一死。
因此,在5月13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举办研讨会,与人大代表、动保人士等讨论推动反虐待动物立法。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准备提交关于制定专项法律反对虐待动物的议案。虐待、虐杀、运输不当等行为都在议案中被提及,情节严重或可追究刑事责任。
虐待动物的人大多是潜在的犯罪分子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研究指出:虐待动物的人伤害他人的几率较一般人高5倍,犯下爆窃、抢劫、或者纵火等罪行的几率则高4倍。也有临床心理学家指出:存心折磨动物,从它们的痛苦中找到乐趣,就可能是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而该病症已被列入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版中。
早在八十年代,美国的FBI就开始着手收集虐待动物的人的数据信息工作,因为FBI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连环杀手在儿童时期就开始虐待动物”,虐待动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犯罪的暗示或者警告信号。“根据FBI的统计数据:48%的强奸犯和30%的猥亵儿童者在童年或者青春期虐待过动物,63%的侵略性犯罪分子在童年时期对动物造成故意伤害。70%的虐待动物者有犯罪记录,50%的校园枪手有虐待动物的历史。”
在立法之前,我国对虐待动物者有何惩罚?
猫狗等动物在法律上一直以来只是作为人的一种财物存在,动物的权利附属于人的权力之上。对于动物所受的侵害,其所有人虽然有权依据《侵权责任法》请求赔偿,但虐猫杀狗这类扭曲心灵的行为只属于道德问题,在法律上并不属于犯罪行为。
因此,在我国虐猫杀狗等无端虐待动物情况相当严重。归根结底,是由于法律的空白,我们对虐猫杀狗者只能予以道德声讨、道德谴责,并不能对他们进行惩罚,导致虐猫杀狗行为违法成本过低,起不到震慑作用,使得虐猫杀狗视频产业链仍然处于蓬勃生长状态。
对发布虐猫视频者进行严厉打击
虽然我们目前无法给予虐待动物者以法律上的处罚,但是此次的大学生虐猫事件,揭开了贩卖虐猫视频这个黑色产业链的一角。有人实施虐待行为,拍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传;有人在经营这样的黑色交易,以此牟利;也有人以并不高的价格购买视频,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虐猫不犯法,但在网上发布虐猫视频是违法行为。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管理规定》第七条,网信部门可以对血腥暴力视频发布者予以处理;相关部门也可以联合发布、传播的平台,严查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反虐待动物法》迫在眉睫
显而易见,公众声讨和道德说教苍白无力,难以发挥有效的阻却作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虐待动物事件的发生,也就斩断不了虐猫杀狗视频产业链。
虐待动物的图片、视频的传播,对公众的心理健康、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都会造成危害,并且虐待动物的人对社会可能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虐待动物法》,或立法禁止虐待动物,这将在法律上将虐猫杀狗行为定性为违法犯罪行为。虐待动物不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对虐猫杀狗者可以予以法律上的惩罚。这直接提高了虐猫杀狗以及传播、贩卖虐猫杀狗视频行为的违法成本,能达到以儆效尤作用,可以有效遏制虐猫杀狗行为。